“有地无名”成历史 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
- 发布日期:2025-01-14
- 作者:张羽雁
- 浏览次数:0
地名,是城市的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双台子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区划地名管理,以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地名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双台子区存在一些无名街路巷,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双台子区规范开展地名命名工作,建立了地名命名、更名联审、论证等工作机制,通过实地走访、摸底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清辖区地名现状,经过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综合报告等程序,2024年,成功为城区11条、乡村15条无名街路巷命名,彻底解决了“有地无名”问题,为社会治理精细化奠定了基础。
对街路牌进行升级和完善。设计了内容醒目、简约实用性强的新版街路牌,并对破损的街路牌逐步更换更新。2024年,补设有名无标街路巷14条,更换标准街路巷标志26条,新安装地名标志牌60个,统一规范的地名标志也成为文明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加快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加大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力度,累计采集命名地名信息2544条,并全部上传国家地名信息库。近日,新增完善乡村地名信息40处,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农产品品牌推广和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地名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有助于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充分利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延续地名文脉。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录制宣传片,收集统一镇建镇以来的代表性事迹、图片和视频,讲述镇名由来、村庄历史、农业发展等情况,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区级地名文化保护名录评选认定工作,将“双台子区”纳入区级地名文化保护名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
积极落实“一标三实”工作。规范标准地址信息,有序推进楼门牌号码编排工作,将建筑编码形成电子数据底册。截至目前,城区完成编码722个,乡村完成户牌编码8290个。标准地址信息的采集,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语言、城市形象等内涵。当前,双台子区地名管理日趋规范,城区设标全面覆盖,信息建设有序推进,地名文化长足发展。”双台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台子区将持续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地名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生活、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不断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