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要闻快讯

双台子区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辽河康养服务中心的房间,几位老人悠闲地坐着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不仅是他们安享晚年的温馨港湾,更是双台子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缩影。



老年人能有更好的养老服务,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双台子区突出党建引领,主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加强“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建设,不断夯实“1+N+X”的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园区研发生产+街区展示交易+社区体验租赁”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布局,扩大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所必需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努力让辖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依托国有企业辽河养老有限公司运营,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常年一床难求辽河康养服务中心普惠养老区块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入住养员302位,日均接待参观10人以上。积极推动康养医养资源融合发展,盘锦市中医医院辽河康养服务中心门诊部已开业运营,在辽河康养服务中心养老服务区和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联通处开设了医疗救护绿色通道,保证养员突发疾病在黄金抢救时间内的快速救治,门诊还为老人及周边居民提供中医康复、健康管理等服务,实现医养结合。全面优化基层医疗和养老资源配置,两院两中心与辖区内养老机构签订15份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开展医疗服务218人次。红旗卫生服务中心、辽河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养老服务、培训职能,提升社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



强化社区养老依托河岸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为满负荷运营状态盛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入驻率达到80%,实现党群活动、养老服务、社区管理等功能整合,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发展统筹推进。积极打造高标准社区便民食堂,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用餐难题。在综合考虑辐射范围、人口构成、地理位置等因素后,2024年又在育红社区、站前社区、盛河社区建成了3家便民食堂,全区现有5家社区便民食堂,全部由玖福餐饮管理(盘锦)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其中育红社区便民食堂改变传统的定价自助餐,创新就餐模式,研发小份菜品,菜品从3元至9元自选、每天提供20余种菜品、6种主食,可打包可堂食。同时为70岁以上老人就餐提供多种优惠,让更多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便民服务,吃出“幸福滋味”。


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依托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截至目前辽河养老有限公司累计居家服务对象630余人,根据居家老人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及护理等专业化、个性化、点单式精准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照护。同时,聚焦居家老年群体,做好家庭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群体居家生活设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以自愿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城乡低保对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筛选和摸底,结合老年人身体能力评估情况,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案”原则,合理设计方案,截目前共完成24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55473人,履约23744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让家庭医生成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不断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布局,促进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盘锦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签约企业4家,已投入生产2家。辽河康养辅具文化街区已入驻企业23家,品牌40余个、产品1000余种。积极推动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网络建设,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普及应用,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建成“1中心5站点”,为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提供便捷的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依托业已形成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东北地区知名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持续做强做大辽河康养辅具文化街区,丰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内涵底蕴,建立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用品生产基地,以产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双台子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依托“于素玲”团队,持续举办专业化护理员培训班,2024年新增542名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在扩大养老就业的同时,提高双台子区养老护理员能力素质、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此外,辽河养老有限公司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培养养老专业人才,并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养老人才培育基地,为养老事业输送更多专业管理人才和护理人员。通过举办“辽河康养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激励养老服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让“夕阳红”更加绚丽夺目。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事务服务中心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流光溢彩迎新春 点“靓”多彩年味